---威远保安员郭景龙为同事义务照顾儿子侧记
李秀琨
"兄弟,我接孩子去了"每次听到这句话,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兄弟情义!若不是郭大哥一家人帮我照顾儿子,我的工作和生活绝不是现在的暖意融融。
少言寡语,性格有些内向的保安员刘金和我说这些话的时候,满脸的幸福和感激。
刘金是威远保安公司驻勤"源混凝土有限公司"的保安员。2008年,他妻子因肺癌去世时,他的儿子才两岁半。那时,他还在偏僻的乡下当农民。原本,刘金的籍贯是黑龙江,从小被父母送到辽西一户人家抚养,而养父母早已去世,如今身边再无其他亲属。儿子长到八岁了,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,他带着儿子来到县城租房住,并到威远保安公司当上一名保安员。公司考虑到他的特殊的家庭状况后,安排他到工作环境和岗位任务相对轻松些的"源混凝土有限公司"驻勤。
刘金说的郭大哥是和他在一个岗位上执勤的保安员郭景龙。2012年5月初,刘金第一天上班,就牵涉到接送孩子上下学等一系列的问题。因为这个执勤岗位就是他们两人交接班轮流执勤。刘金上班时孩子放学没人接,没地方去。这样的困难让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郭景龙大哥了解了刘金的情况后,主动承担起接送孩子的任务,而且不仅仅是一接一送,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,郭大哥把刘金的儿子当成自己儿子一样照顾,刘金上白班时,郭大哥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管吃、教孩子写作业。刘金上夜班时郭大哥更是义不容辞地包揽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。时间一长,刘金八岁的儿子——小宇恒把郭大伯家当成自己家了。
郭景龙有两个孩子,一个刚参加工作,一个大学刚毕业。郭大哥的爱人打零工,他们一家也是在租住别人家的房子,生活条件也不是特别好。尽管这样,郭景龙一家人对小宇恒确是百般的疼爱,小宇恒感冒发烧,生病打扎,郭大哥的家人和其他亲属也帮忙带着孩子去医院输液,给孩子亲人般的关爱,不让孩子受到半点委屈。
(图为:郭大哥把孩子接回家后,陪着小宇恒写作业。)
有时,公司或驻勤单位有零时性任务,郭景龙和刘金都不能下班回家时,郭景龙就把小宇恒送到自己的母亲家或妹妹家,长此已久,小宇航认定郭景龙就是他的亲大伯,郭景龙的母亲和妹妹就是他的亲奶奶和亲姑姑。所以,有时刘金休班在家时,小宇恒也会央求爸爸带他去奶奶家,或者去姑姑家,要么就是去大伯家。童言无忌,小宇恒是真真感受到了在奶奶、姑姑、大伯家的亲和好!
郭景龙和刘金两个人交接班时,除了将工作岗位上的事情交代安排就绪,最后一项交代就是孩子,不是刘金交代郭景龙,小宇恒留下哪些作业没做完。就是郭景龙交代,明天学校有什么活动,要给小宇恒准备的东西等等。小宇恒的童年虽然失去了亲生母亲的呵护,却拥有了两位父亲的真心疼爱。这也算是一个八岁男孩不幸中的万幸。
公司董事长苏炜,每每强调保安队伍管理时,要求从大队到班组注重对保安员的人文关怀、人性化管理。在保安队伍中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、兄弟之情。一年来,中队长张杰经常来到刘金的工作岗位上嘘寒问暖,交流思想,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。保安员郭景龙风雨无阻,悉心照料小宇恒的寝食温饱,以兄弟之情诠释了,威远企业文化最经典的内涵。这使刘金在保安岗位上不仅能安心工作,而且他感受到了来自队友的关爱,团队的关心,兄弟之情,让他在岗位上更加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。面对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厚爱,刘金面发自内心地说:人生的路越走越远,郭大哥给我的关怀也越来越长久。我要用一辈子去珍惜这份兄弟情谊,同时,更要加倍努力的工作,好好报答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公司和领导。
(图为:保安员刘金安心在岗位执勤)
编后语:
不管走在无尽的黑夜,还是处在坎坷的荆丛,我们都要坚信,黎明已在路的尽头展露。不论生活多么艰难,有兄弟的帮衬,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希望。"刘金兄弟家处困境,孩子小,需要人照顾,我就当是自己又得个儿子吧。"从郭景龙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感动,一种敬佩。时下,兄弟相争、相残,亲兄弟之间为了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在媒体报道中并不鲜见,这样的报道,让人心寒。而我们身边的保安员郭景龙对异姓兄弟刘金能够主动伸援手,真心付出,热心帮助。这种兄弟之情正是我们企业所推崇的人文精神。